AI 原生产品
从1到10:AI产品和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差异 (qq.com)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一定是PMF(Product Market Fit)型产品。
选择一个领域,吃透一个领域,然后把互联网技术加进去,变成一个新的产品,验证后大范围复制,每个成功互联网产品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对产品进行细分的话,差异在于平台化通过两端开放打开了PMF的适配范围,远超单点的工具。
这套逻辑做到企业级产品(SaaS)的时候,就彻底折了。
不同的企业用各种方式捍卫自己的不一样,所以做SaaS本质上是N个从0到1,但一直没有从1到100。
这种定制的复杂度超过现有技术架构的吸收能力,不管你是用应用商店,平台,插件还是什么技术,最终你本质都需要一个一个交付,变成解决方案式扩张。
如果是简单的规则就能搞定,并且产生利润的地儿,其实并不是智能原生应用的最佳落点。它们一定程度上机会资源已经被挖掘殆尽。
这种领域里智能原生创造的价值和按原有模式运转产品创造价值没有太大差异。
这也就意味着智能原生应用就必然要解决复杂场景,解决规则所不能到达地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现在偶尔会火的所谓AI APP在起点上就有问题,没有后劲的,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而如果智能原生应用要解决复杂场景的问题,那在产品化的时候,必须把智能原生的特征发挥到极致,变成类生命体。